文件名称: | |||
索引号: | |||
公开目录: | 公开责任部门: | ||
发文日期: | 公开形式: | ||
生效日期 : | 有效期: |
根据《关于开展首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湘教通〔2023〕3号)精神,经各县市区教育局初评推荐,共收到154项申报书。其中重点项目申报书40项,一般项目申报书114项。市教育局依照文件精神对申报项目进行评审,共评审出26项重点项目、128项一般项目拟报送省教育厅,现将评审结果(详见附件)予以公示。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异议,可以书面形式向邵阳市教育局反映。提出异议的单位或个人,须在相关异议材料上加盖单位公章或签署个人真实姓名,并写明联系人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异议材料需包括必要的证据材料,以便核实查证。
公示时间:2023年5月15日—2023年5月19日;
联系人:罗琼;
联系电话:0739-5324683;
QQ邮箱:609335857@qq.com
通信地址:邵阳市宝庆中路505号,邮编:422000;
附件:邵阳市拟报送首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名单
邵阳市教育局
2023年5月15日
邵阳市拟报送首届湖南省基础教育改革项目名单
(重点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段/类型 |
学科/实践领域 |
主持人/主持单位 |
所在单位 |
联系人 |
1 |
市域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质量提升的实践研究 |
1.学前教育 |
3.幼儿园游戏 |
谢渝芳 |
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谢渝芳 |
2 |
课堂观察与评价 |
6.其他 |
40.中小学综合改革 |
赵健军 |
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赵健军 |
3 |
“三全育人”理念下高中学校心理危机干预家校医协同机制研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刘凌宇 |
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刘凌宇 |
4 |
基于核心素养的“六学”教学策略研究与实践 |
6.其他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陈良虎 |
邵阳县教学研究室 |
陈良虎 |
5 |
小学数学错题归因、整理与应用 |
2.小学教育 |
16.数学教育 |
李丽 |
邵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李丽 |
6 |
新时代教师专业成长策略研究 |
6.其它 |
49.教师专业发展 |
武冈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武冈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
唐平 |
7 |
家园校融合共育助力幼小科学衔接的策略研究 |
1.学前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刘彦辰 |
新邵县教育局教研室 |
刘彦辰 |
8 |
基于问题与策略的小学习作“情思课堂”教学研究 |
2.小学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李美华 |
邵阳市大祥区教育局 |
李美华 |
9 |
《用运动与想象引领图形与几何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
2.小学教育 |
16.数学教育 |
颜家骐 |
邵阳市双清区教育局 |
颜家骐 |
10 |
小学英语学习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 |
2.小学教育 |
17.外语教育 |
石飞兰 |
邵阳市双清区教育局 |
石飞兰 |
11 |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432”生本课堂教学改革 |
6.其他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新邵县龙溪铺教育督管办 |
新邵县龙铺镇教育督管办 |
宁花丽 |
12 |
欠发达地区县域特殊教育学校“农疗康复”实践研究 |
5.特殊教育 |
42.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
邵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
邵阳县特殊教育学校 |
伍珍涌 |
13 |
劳动教育融入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路径探析 |
3.初中教育 |
27.劳动教育 |
罗红斌 |
邵阳县河伯乡河伯初级中学 |
罗红斌 |
14 |
基于“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理念下幼儿园幼小科学衔接的常态化探索 |
1.学前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马艳峰 |
湖南省隆回县幼儿园 |
马艳峰 |
15 |
农村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
4.普通高中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孙传读 |
洞口县第一中学 |
张华宝 |
16 |
农村中小学“一点三面*特色德育工作体系研究与实践 |
6.其他 |
11.学校德育 |
杨辉蓼 |
洞口县思源学校 |
杨辉蓼 |
17 |
青蓝结对质效翻倍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探索与研究 |
6.其他 |
26.体育与健康 |
林骏 |
武冈市迎春亭头堂九年制学校 |
林骏 |
18 |
构建生态成长型劳动教育模式研究——以荆竹中学为例 |
6.其它 |
27.劳动教育 |
武冈市荆竹镇中学 |
武冈市荆竹镇中学 |
陈艳辉 |
19 |
指向核心素养的高中语文跨学科主题学习策略研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杨华当 |
新宁县第一中学 |
杨华当 |
20 |
小学低年级“推动‘五化’建设,做好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5.幼小科学衔接 |
伍海华 |
新宁县芙蓉学校 |
伍海华 |
21 |
基于乡村小学艺术教育全面推进的探索与实践 |
2.小学教育 |
25.艺术教育 |
张姿 |
邵东市两市塘街道云山小学 |
李敏媛 |
22 |
《依托主题教育活动,深化学校德育教育》 |
6.其它 |
11.学校德育 |
刘桂林 |
邵东市第三中学 |
刘桂林 |
23 |
儿童绘画心理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实践探究 |
2.小学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李艳 |
邵阳市大祥区三八亭小学 |
李艳 |
24 |
初中语文古诗词微学习资源开发与应用的研究 |
3.初中教育 |
33.中小学教育技术 |
赵亚玲 |
邵阳市昭陵中学 |
赵亚玲 |
25 |
中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2.小学教育 |
13.中小学思政课程 |
胡鹏 |
北塔区教育科学研究室 |
胡鹏 |
26 |
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初中英语单元整体备课的路径研究 |
3.初中教育 |
17.外语教育 |
王海燕 |
邵阳市第七中学 |
王海燕 |
(一般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学段/类型 |
学科/实践领域 |
主持人/主持单位 |
所在单位 |
联系人 |
1 |
经济欠发达地区县域教育发展实践研究 |
6.其他 |
51.其他 |
邵阳县教学研究室 |
邵阳县教学研究室 |
邓敏 |
2 |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17.外语教育 |
蒋丽 |
邵阳县教学研究室 |
蒋丽 |
3 |
邵阳县非遗文化在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25.艺术教育 |
何三叶 |
邵阳县第一高级中学 |
何三叶 |
4 |
“焦点解决”团辅对高中生学习专注力促进的实证研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唐小梅 |
邵阳县第二高级中学 |
唐小梅 |
5 |
基于“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
3.初中教育 |
15.语文教学 |
黎彩虹 |
邵阳县九公桥镇初级中学 |
黎彩虹 |
6 |
君子文化校园浸润的有效途径及方法探究 |
2.小学教育 |
11.学校德育 |
蒋黎黎 |
邵阳县塘渡口镇第四完全小学 |
蒋黎黎 |
7 |
农村小学生的教师期望知觉、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学习动机的关系研究 |
2.小学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彭芳 |
邵阳县五峰铺镇中心完全小学 |
彭芳 |
8 |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
2.小学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蒋丹 |
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 |
蒋丹 |
9 |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研究 |
2.小学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肖梦影 |
邵阳县塘渡口镇第五完全小学 |
肖梦影 |
10 |
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评价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17.外语教育 |
蒋丽 |
邵阳县教学研究室 |
蒋丽 |
11 |
乡村小学构建“家校社”解忧联盟的探究与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41.家校社协同育人 |
肖春香 |
邵阳县黄荆乡中心完全小学 |
肖春香 |
12 |
“双减”背景下农村初级中学课后服务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
3.初中教育 |
31.学校课后服务 |
刘鹏 |
湖南省隆回县七江镇鸟树下中学 |
刘鹏 |
13 |
“信息化2.0”背景下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
4.普通高中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黄明科 |
隆回县第九中学 |
黄明科 |
14 |
基于家校共育体系下对学生心理健康影响的探索与研究 |
2.小学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王娟 |
隆回县六都寨镇中心小学 |
王娟 |
15 |
红色文化资源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
4.高中教育 |
18.历史教育 |
张利 |
隆回六中 |
张利 |
|
“双减”背景下初中英语作业设计与实施策略研究 |
3.初中教育 |
17.外语教育 |
范晚爱 |
湖南省隆回县九龙学校 |
范晚爱 |
17 |
幼小科学衔接背景下小学新生适应教育的研究与实施 |
2.小学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王晓红 |
湖南省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梨子园实验学校 |
王晓红 |
18 |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现状审视和策略分析 |
2.小学教育 |
11.学校德育 |
宁桂芳 |
湖南省隆回县北山镇新连小学 |
宁桂芳 |
19 |
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中融洽师生关系的策略研究 |
6.其它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肖该英 |
湖南省隆回县北山镇初级中学 |
肖该英 |
20 |
农村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协同机制研究 |
2.小学教育 |
13.中小学思政课程与教学 |
刘成家 |
湖南省隆回县岩口镇朴塘完全小学 |
刘成家 |
21 |
小学低年级体育与数学课堂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王志华 |
湖南省隆回县桃花坪街道梨子园实验学校 |
王志华 |
22 |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任务群的学与教研究 |
4.高中教育 |
15.高中语文 |
聂翰贤 |
隆回二中 |
聂翰贤 |
23 |
基于“3+5”模式提升农村初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49.教师专业发展 |
洞口县教学研究室 |
|
苏丹 |
24 |
基于农村初中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对策研究 |
3.初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朱艳黎 |
洞口县石江镇中心学校 |
谢丽蓉 |
25 |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乡村学校劳动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劳动教育 |
洞口县山门镇市镇完全小学 |
洞口县山门镇市镇完全小学 |
尹秀文 |
26 |
基于因材施教的农村中学培优辅差的现实问题和建议研究 |
3.初中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罗朝霞 |
洞口县黄桥镇中心学校 |
罗朝霞 |
27 |
基于小学视角科学做好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张平 |
洞口县文昌街道第三小学 |
张平 |
28 |
民间游戏推动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
1.学前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卿丽蓉 |
洞口县幼儿园 |
卿丽蓉 |
29 |
以名著导读课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伍国群 |
洞口县高沙镇中心学 |
伍国群 |
30 |
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理念的小学英语语言能力提升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17.外语教育 |
周又保 |
洞口县文昌街道第二小学 |
周又保 |
31 |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高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实践研究 |
4.普通高中 |
37.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 |
李玉群 |
洞口县第四中学 |
尹宏兵 |
32 |
特殊儿童发展与教学评价的实践研究 |
6.其他 |
48.特殊儿童发展与评价 |
肖丽文 |
洞口县特殊教育学校 |
肖丽文 |
33 |
《初中语文推进“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的研究》 |
3.初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唐贤军 |
洞口县竹市镇中心学校 |
唐贤军 |
34 |
《核心素养视域下“和美教育”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11.学校德育 |
彭亚平 |
洞口县第二芙蓉学校 |
彭亚平 |
35 |
县域中小学校(幼儿园)防性侵安全教育模式实践研究 |
6.其他 |
41.家校社协同育人 |
曾华容 |
洞口县特殊教育学校 |
曾华容 |
36 |
初中阶段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141”课堂教学探究 |
3.初中.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 |
周民昕 |
武冈市展辉学校 |
曹孝宏 |
37 |
文化自信背景下武术和舞龙有效融入小学体育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26.体育与健康教育 |
曹丽君 |
武冈市光明小学 |
曹丽君 |
38 |
双减背景下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研究 |
2.小学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刘斐 |
武冈市新东中心小学 |
刘斐 |
39 |
幼儿园种植区劳动教育 |
1.学前教育 |
27.劳动教育 |
周敏 |
武冈市大甸镇中心幼儿园 |
周敏 |
40 |
网络信息化时代下微信公众号辅助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研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唐彩兰 |
武冈市第二中学 |
唐彩兰 |
41 |
基于家庭教育视角下中学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研究 |
6.其他 |
10.心理健康教育 |
刘文娟 |
武冈市第二中学 |
刘文娟 |
4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校办学特色的个案研究 |
2.小学教育 |
1.学校德育 |
武冈市红星小学 |
武冈市红星小学 |
戴国殷 |
43 |
初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研发与实践探究 |
3.初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钟慧 |
武冈市第三中学 |
钟慧 |
44 |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策略分析与探究 |
2.小学教育 |
16.数学教育 |
邓秀英 |
武冈市实验小学 |
邓秀英 |
45 |
双减背景下初中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张慧玲 |
武冈市第一中学 |
张慧玲 |
46 |
新时代背景下县城中学积极心理学与英语学科教学相融合的实践研究 |
6.其他 |
10.心理健康教育 |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
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 |
刘兴龙 |
47 |
特殊教育教学教辅应用与无障碍教育环境建设 |
5.特殊教育 |
47.特殊教育教学教辅应用与 |
管红叶 |
武冈市特殊学校 |
管红叶 |
48 |
指向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幼小衔接课程建设及评价体系的研究 |
1.学前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曾钰蓉 |
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直属机关幼儿园 |
曾钰蓉 |
49 |
家校协同育人视域下小学班主任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创新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41.家校社协同育人 |
向南社 |
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红旗小学 |
向南社 |
50 |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课堂的实践与探索-一城步油茶 |
5.特殊教育 |
42.特殊教育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
周伶俐 |
城步苗族自治县特殊教育学校 |
周伶俐 |
51 |
农村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探究-以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中心小学为例 |
2.小学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夏春戌 |
城步苗族自治县白毛坪镇中心小学 |
夏春戌 |
52 |
学校课后服务课程开发与实施 |
2.小学教育 |
30.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
苑艳平 |
城步苗族自治县芙蓉学校 |
苑艳平 |
53 |
如何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对策及研究 |
3.初中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刘智 |
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二民族中学 |
刘智 |
54 |
小学农村教学多媒体线上与线下实践模式的构建和实施 |
2.小学教育 |
33.中小学教育技术 |
肖玲 |
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中心小学 |
肖玲 |
55 |
农村初中惩戒教育共同体操作模式的探究性建构与实验 |
3.初中教育 |
11.学校德育 |
戴绍华 |
城步苗族自治县西岩镇初级中学 |
戴绍华 |
56 |
“中学生核心素养”主题班会活动课研究与实践 |
3.初中教育 |
11.学校德育 |
匡彭桂 |
城步苗族自治县第一民族中学 |
匡彭桂 |
57 |
我校学生学习体育的现状与策略研究 |
2.小学教育 |
26.体育与健康教育 |
马代永 |
城步苗族自治县金紫中心小学 |
马代永 |
58 |
“双减”政策下“3+2”课后服务的有效性 |
2.小学教育 |
31.学校课后服务 |
粟永祺 |
城步苗族自治县希望小学 |
粟永祺 |
59 |
《县城整体推进阅读教育实践与研究》 |
农村义务教育学校 |
一至九年级各学科阅读 |
肖祥健 |
绥宁县教研室 |
肖祥健 |
60 |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思政课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小学教育 |
大思政课体系和教学 |
吴海容 |
绥宁县长铺镇第二小学 |
吴海容 |
61 |
《民族民间游戏在自主游戏活动中的探索与实践》 |
学前教育 |
幼儿园游戏 |
杨姬兰 |
绥宁县城关幼儿园 |
杨姬兰 |
62 |
《农村中学生心理韧性实践研究》 |
初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陶冬梅 |
绥宁县第二中学 |
陶冬梅 |
63 |
《农村留守儿童手机依赖与学业倦怠研究》 |
其他 |
6.其他 |
杨壬平 |
绥宁县乐安学校 |
杨壬平 |
64 |
乡村振兴背景下一贯制学校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
小学教育 |
劳动教育 |
屈群 |
绥宁县思源实验学校 |
屈群 |
65 |
融智融乐,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县域中学新教学常规的探索与实践 |
6.其他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戴振华 |
新宁县崀山培英学校 |
戴振华 |
66 |
3-6岁幼儿好奇心与好问品质培养的实践研究 |
1.学前教育 |
01.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和支持 |
刘慧娟 |
新宁县幼儿园 |
刘慧娟 |
67 |
传统手工活动融入幼儿园活动的实践研究 |
1.学前教育 |
01.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和支持 |
李春桃 |
新宁县崀山镇中心幼儿园 |
李春桃 |
68 |
传统手工融入学前教育课程的研究 |
1.学前教育 |
01.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和支持 |
徐海英 |
新宁县清江桥乡中心幼儿园 |
徐海英 |
69 |
农村小学劳动教育创新的路径和实践研 |
2.小学教育 |
27.劳动教育 |
徐运强 |
新宁县金石镇焦家垅小学 |
徐运强 |
70 |
“双减”下小学社团活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
1.小学教育 |
30.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
雷国华 |
新宁县解放小学 |
雷国华 |
71 |
“学习任务群”视域下的小学语文习作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15.语文教育 |
莫红艳 |
新宁县藕塘小学 |
莫红艳 |
72 |
高中语文教师使用统编新教材的适应性问题研究——以新宁县第三中学为例 |
4.普通高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戴金花 |
新宁县第三中学 |
戴金花 |
73 |
人机对话导向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评”一体化研究 |
3.初中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徐春芳 |
焦家垅中学 |
徐春芳 |
74 |
初中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
3.初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蒋俭 |
新宁思源实验学校 |
蒋俭 |
75 |
《新课改背景下农村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策略研究》 |
3.初中教育 |
37.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学生发展指导 |
王文刚 |
新宁县丰田乡丰田中学 |
.王文刚 |
76 |
“互联网+”条件下实验教学新模式的实践研究 |
4.高中教育 |
35.中小学实验教学 |
黄迎春 |
邵东市第十中学 |
黄迎春 |
77 |
闪光教育的实践与应用 |
4.高中教育 |
11.学校德育 |
宁路遥 |
邵东市第十中学 |
宁路遥 |
78 |
“三有精神”在学校管理和发展中的校本实践 |
6.其他 |
40.中小学综合改革 |
李岳军 |
邵东市振华中学 |
李岳军 |
79 |
《强化篮球教与练,培育儿童体育核心素养的研究》 |
2.小学教育 |
26.体育与健康教育 |
李娟 |
邵东市城区第二完全小学 |
李娟 |
80 |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
3.初中教育 |
16.语文教育 |
张冉 |
邵东市城区第五初级中学 |
张冉 |
81 |
新课标背景下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3.初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宁奇珍 |
邵东市城区第三初级中学 |
宁奇珍 |
82 |
基于核心素养的学生关键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
3.初中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李敏贞 |
邵东市城区第三初级中学 |
李敏贞 |
83 |
衔接生活,构建小学自主道德与法治课堂 |
2.小学教育 |
13.中小学思政课程与教学 |
李敏 |
邵东市第一实验学校 |
李敏 |
84 |
初中语文课例研修“十步六环”实施策略研究 |
3.初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刘恒 |
邵东市城区第四初级中学 |
刘恒 |
85 |
基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县域普通高中技术课程体系的探索实践 |
4.高中教育 |
24.技术教育 |
肖海波 |
邵东市第一中学 |
肖海波 |
86 |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1+3+2”自主学习模式实践探究 |
3初中教育 |
3.中小学教学研究 |
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 |
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 |
曾志权 |
87 |
结构化思维下的六年级数学精准复习教学研究 |
2.小学教育 |
16.数学教育 |
刘丽波 |
新邵县酿溪镇第一完全小学 |
刘丽波 |
88 |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微课设计实践研究——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
2.小学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何滔 |
新邵县芙蓉学校 |
何滔 |
89 |
农村低年级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11.学校德育 |
易芬 |
严塘镇高桥完全小学 |
易芬 |
|
新课改下高中学生地理区域认知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19.地理教育 |
兰水灵 |
新邵县第三中学 |
兰水灵 |
91 |
农村薄弱学校实验教学 |
3.初中教育 |
35.中小学实验教学 |
新邵县巨口铺镇栗坪中学 |
新邵县巨口铺镇栗坪中学 |
刘艳红 |
92 |
绘画艺术疗法在高三学生考前减压团体辅导中的对策研究 |
普通高中教育 |
心理健康教育 |
张凯 |
新邵县第一中学 |
张凯 |
93 |
幼小衔接视域下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实践研究 |
1.学前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张玉琴 |
新邵县坪上镇中心幼儿园 |
张玉琴 |
94 |
“双减”视域下农村初中七年级语文学习任务群设计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15.语文教育 |
新邵县坪上镇岱水桥学校 |
新邵县坪上镇岱水桥学校 |
谢耀莲 |
95 |
“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小学生课后服务完善的研究 |
2.小学教育 |
31.学校课后服务 |
沈伟 |
陈家坊镇长塘完全小学 |
沈伟 |
96 |
农村小学绿色校园文化建设——新时代环境育人新路径研究 |
2.小学教育 |
51.其它 |
王善 |
新邵县迎光乡莲塘完全小学 |
王善 |
97 |
自主学习视域下的初中语文沉浸式教学研究 |
3.初中教育 |
32.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 |
周娟 |
新邵县思源实验学校 |
周娟 |
98 |
多感官“行动”在习作中的应用案例研究 |
2.小学教育 |
15.语文教育 |
邓冰 |
邵阳市华夏方圆学校 |
邓冰 |
99 |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全员育人思政体系 |
2.小学教育 |
12大思政课体系与教学 |
周秋平 |
邵阳市大祥区教育局 |
周秋平 |
100 |
新时代小学生感恩教育的研究 |
2.小学教育 |
11.学校德育 |
严妙妮 |
邵阳市大祥区沙井头小学 |
严妙妮 |
101 |
小语课堂内外融合式主题阅读课程化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15.语文教育 |
赵灵玲 |
邵阳市三八亭小学 |
赵灵玲 |
102 |
“小学语文“写一件事,习作教学问题与策略案例研究” |
2.小学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邓海丰 |
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 |
邓海丰 |
103 |
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情境设计策略研究 |
2.小学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朱丹 |
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 |
朱丹 |
104 |
“多元情境”“以情促思”在小学语文人物习作教学中的案例研究 |
2.小学教育 |
39中小学教学研究 |
徐金玲 |
邵阳市大祥区华夏方圆学校 |
徐金玲 |
105 |
基于双减背景下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
2.小学教育 |
30.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 |
郭金宝 |
邵阳市大祥区滑石小学 |
郭金宝 |
106 |
小学语文“情思课堂”想象作文教学研究 |
2.小学教育 |
15.语文教育 |
银小凤 |
邵阳市大祥区城南学校 |
银小凤 |
107 |
小学语文部编教材应用文教学情景和策略研究 |
2.小学教育 |
15.语文教育 |
刘晶晶 |
邵阳市大祥区百春园小学 |
刘晶晶 |
108 |
爱心浇灌幼苗树,雨露滋润满园花 |
3.初中教育 |
10.心理健康教育 |
邵阳市大祥区渡头桥中学 |
邵阳市大祥区渡头桥中学 |
石磊 |
109 |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资源整合与策略指导 |
3.初中教育 |
15.初中语文教育 |
陈最祥 |
邵阳市昭陵中学 |
陈最祥 |
110 |
构建家园校幼小衔接联合教研机制的研究 |
1.学前教育 |
05.幼小科学衔接 |
欧阳苇 |
双清区第一幼儿园 |
欧阳苇 |
111 |
“百合花开”公益课堂项目 |
25.艺术教育26.体育与健康教育 |
2.小学教育 |
汪洋 |
邵阳市白马田学校 |
汪洋 |
112 |
培养小学生高阶阅读思维能力的实践研究 |
2.小学教育 |
15.语文教育 |
唐嘉蔚 |
邵阳市双清区志成学校 |
唐嘉蔚 |
113 |
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唤起德育功能的实践与研究 |
2.小学教育 |
11.学校德育 |
邵琳 |
邵阳市双清区前进小学 |
邵琳 |
114 |
残障儿童随班就读的管理策略 |
6.其他 |
43.特殊教育学校教学和特殊学生随班就读教学 |
杨美玲 |
邵阳市双清区严塘小学 |
杨美玲 |
115 |
培养农村小学生利用生活中资源进行科技活动探究的能力 |
2.小学教育 |
23.科学教育 |
唐胜利 |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高撑小学 |
唐胜利 |
116 |
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有效性研究 |
2.小学教育 |
36.中小学教学评价 |
刘超云 |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状元小学 |
刘超云 |
117 |
《“三位一体,合力育人”德育工作的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11.学校德育 |
杨敏芳 |
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状元中学 |
杨敏芳 |
118 |
学校立德树人问题研究—共进教育》 |
3.初中教育 |
11.学校德育 |
李敏 |
北塔区芙蓉学校 |
李敏 |
119 |
基于真实情境下初中化学项目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22.化学教育 |
刘静 |
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刘静 |
120 |
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小初衔接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
6.其他 |
16.数学教育 |
朱红 |
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朱红 |
121 |
“三新”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导入策略的研究 |
4.普通高中教育 |
20.生物教育 |
黄明意 |
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
黄明意 |
122 |
城区初中劳动教育的开展 |
3.初中教育 |
27.劳动教育 |
刘晓玲 |
邵阳市第七中学 |
刘晓玲 |
123 |
邵阳市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
3.初中教育 |
26.体育与健康教育 |
黄文 |
邵阳市第七中学 |
黄文 |
124 |
初中英语课后服务实施策略研究 |
3.初中教育 |
31学校课后服务 |
周健强 |
邵阳市第七中学 |
周健强 |
125 |
基于素质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选择与创新研究 |
3.初中教育 |
21物理教育 |
周兆辉 |
邵阳市第七中学 |
周兆辉 |
126 |
现代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艺术活动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以幼儿线描画活动为例 |
1.学前教育 |
01.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研究和支持 |
卿茜 |
邵阳市蓓蕾幼儿园 |
卿茜 |
127 |
高中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团队建设研究和实践 |
4.普通高中教育 |
51.其它 |
马涛 |
邵阳市第二中学 |
马涛 |
128 |
核心素养下初中英语大单院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
3.初中教育 |
17.英语教育 |
刘佳佳 |
邵阳市第九中学 |
刘佳佳 |
主办单位:邵阳市教育局
联系电话:0739-5603977